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中报,2022H1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4.3 亿元(-3.3%),归母净利润-1.7 亿元(-189.1%),扣非归母净利润-1.8 亿元(-199.0%)。其中22Q2 实现营业收入42.3 亿元(+0.9%),实现归母净利润-1.3 亿元(-314.9%)。
多因素共同影响公司业绩增长,下半年有望触底反弹。
(1)国内市场受疫情影响严重,下半年有望恢复增长。公司业务涵盖乘用车和商用车,行业整体需求影响公司业绩增长。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1,205.7 万辆(-6.5%),其中乘用车销量1,035.5 万辆(+3.5%),商用车销量170.2 万辆(-41.0%)。从乘用车来看,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受到一定抑制,但5 月底以来一系列刺激政策的出台,为促进消费提供了明显支撑,中长期看,随着疫情恢复叠加消费升级,将为乘用车市场稳定增长保驾护航。
(2)海外业务受到俄乌战争及原材料上涨的影响较大。欧洲和美洲是格拉默的主要市场,2021 年格拉默欧洲区经营改善,但美洲区拖累公司业绩。2022年上半年,受俄乌冲突及欧洲对俄制裁措施的影响,欧洲能源价格急剧攀升,不少欧洲汽车企业被迫削减生产,对格拉默欧洲区的生产及出货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全球范围内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费飙升以及美国企业雇佣成本上涨对美国工厂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导致美洲地区的亏损持续扩大。我们认为,随着格拉默在降本增效方面持续发力,跟客户协商的原材料涨价补偿方案逐步实施,海外市场业绩有望改善。
(3)汽车产业链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公司产销受限。继峰本部主力工厂位于长春,格拉默中国总部位于上海。3 月中下旬长春爆发疫情开始影响汽车行业产销,4 月上海爆发疫情导致整个长三角汽车整车及供应链停工停产,汽车产销几乎腰斩,公司产销因此受限。而公司主要客户一汽大众、华晨宝马、奥迪等皆受到疫情停产的影响,直接影响公司业绩。6 月份,国内疫情逐渐受到控制,公司开始全面恢复生产,但依然对上半年业绩冲击巨大,预计下半年公司业绩恢复增长态势。
格拉默整合措施持续推进,费用率静待下降。公司上半年完成了格拉默监事会的重组,更换了首席执行官,使得格拉默和公司在战略协作上更加紧密,降本增效措施落实更加到位。从费用率来看,2022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8.1/0.6/2.1%,比去年同期-0.6/+0.1/-0.6/+0.2pct,销售及研发费用率得到下降,管理及财务费用率略微提升,基本符合预期。
由于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的高速发展,在2022 年上半年发生了较大的费用性支出,对公司半年度业绩也带来了一定影响,预计该影响不具有可持续性,下半年公司费用率将得到优化。
乘用车座椅总成再获定点,行业认可度提升。2021 年公司乘用车座椅获得新势力定点项目,实现了从0-1 的突破。2022 年7 月,公司乘用车座椅再次获得定点项目,将为某新能源主机厂未来主力车型开发生产前后排座椅总成产品,两个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对公司的认可,凸显了公司在乘用车座椅领域的快速成长,显示了主机厂对公司在乘用车座椅产品的认可,有利于推动公司获取更多的订单,同时也增加了公司与其他主机厂建立良好业务关系的机会,公司有望成为首家打破合资、外资垄断格局的内资企业。展望未来,公司乘用车座椅产品有望覆盖新势力车企及传统车企,实现从1-N 的突破。
我们预计2025 年乘用车座椅总成市场空间突破千亿,假设公司市占率10%将贡献公司100 亿元的营收增长,未来增长可期。
各项新兴业务步入正轨,业务多点开花。(1)在商用车方面,公司紧跟重卡家居化趋势,对于原重卡智能家居式座舱进行了升级,开发出了2.0 版本,并完成个别客户的样车试装,待路试等后续验证。目前,公司已和某改装厂签订合作协议,并获得了订单,下半年座舱改装的重卡车辆将陆续交付。(2)电动出风口方面,公司出风口产品在手项目将近30 个,上半年公司隐藏式电动出风口产品交付客户数量约为7.7 万个,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 万元。
2022 年下半年,随着蔚来ET5、吉利博越、长城哈弗H6 等新项目实现量产,预计2022 年全年营业收入将超过7,000 万元。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短期来看,受俄乌冲突、新冠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公司业绩承压。中长期来看,随着格拉默降本增效逐步体现,乘用车座椅总成业务步入正轨,各项新业务实现快速放量,公司将具备较高的业绩弹性。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6.14/9.71亿元,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全球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