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京沪高铁发布2022 年中报,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28 亿元,同比下滑47.49%;实现归母净利润-10.28 亿元,去年同期为27.43 亿元,其中22Q1、22Q2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0、-12.48 亿元。2022H1 基本EPS 为-0.02 元。营业收入及业绩同比下降系由于京沪高铁沿线重要城市北京、上海疫情严重,相对其他线路京沪高铁线运量下滑更显著,导致2022 年第二季度京沪高铁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点评:
沿线重点城市疫情影响较大,本线及跨线运量同比大幅下降。2022 年H1公司本线列车运送旅客 625.3 万人次,同比下降 66.7%。公司跨线业务完成运营里程 2276.7 万列公里,同比下降 41.5%,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营里程完成 1031.7 万列公里,同比下降 30.0%,扣除京福安徽公司,京沪高铁跨线运营里程同比下滑48.57%。公司本线及跨线运量同比大幅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京沪高铁沿线多个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沿线重要城市发生疫情且持续时间长,防控措施不断收紧,人员流动管控更为严格,人们的出行意愿大幅下降,公司客运量及跨线列车开行数量同比大幅下降。进入暑期以来,随着沿线城市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叠加暑运需求增加,客流量从谷底稳步回升,业绩有望回升。
京福安徽公司亏幅同比扩大,扭亏为盈时点将会推后。2022H1,京福安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6 亿元,同比下滑27.8%;净利润-15.20 亿元,亏幅 同比扩大79.3%。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京福安徽公司将在2022 年扭亏为盈,但受到疫情影响,2020、2021 年京福安徽公司连续未达预期,预计扭亏为盈时点将会推后。随着合杭高铁肥湖段于 2020 年 6 月开通运营,京福安徽已全线开通,未来随着疫情的缓解、列车开行对数增加,京福安徽有望为公司带来增量业绩。
票价提升,带来业绩弹性。京沪高铁公告,自 2020 年 12 月 23 日起实施浮动票价机制,优化调整铁票价。从实际情况看,北京-上海虹桥二等座票价由2019 年固定票价553 元,2020 年底调整至最高598 元,2021 年上调至最高662 元,实现7 档票价的浮动票价机制。票价提升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增厚作用,但由于提价后至今运量受到疫情影响显著下滑,提价带来的业绩增量暂未显现。随着未来疫情影响逐渐消散,票价提升带来的增量业绩将会逐步兑现。
1) 假设2024 年疫情影响消散,2024 年相对2019 年跨线运量增长 30%、本线运量增长 20%,二等座提价至 598、631 和 662 元比例为 20%、30%和50%(一等座和商务座会同比例提升),预计2024 年将会实现归母净利润 140.54 亿元。
2) 京沪高铁本线是京沪航线的直接替代品,对标京沪航线,京沪高铁有充足的票价提升空间。耗时方面,京沪高铁本线行驶全程用时最短4.3 小时,最长6.3小时,京沪航线总用时约为3.5 小时(假设安检和候机时间为1.25 小时);票价方面,高铁二等座票价最低598 元,最高662 元,京沪航线经济舱票价为2150 元(含机建燃油附加费)。因此,从时间和价格维度看高铁和飞机有可比性,但相较机票价格,高铁有提价空间。
远期来看,运量和票价均有充足的提升空间。假设本线、跨线运量相对2019年增长40%,票价中枢上升至800 元、1000 元时,公司业绩有望达到225、285 亿元。
投资策略:公司坐拥中国高铁最优质资产之一,疫情影响消散后,公司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2022 年二季度公司受沿线重点城市疫情的影响严重导致亏损,但三季度起客流量已在逐渐恢复,加之票价及运能有望继续提升,业绩弹性大,因此公司短期具有成长性、长期具有高分红的防御性特质。综上,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9、93.08、140.54 亿元(假设2024 年疫情影响消散且提价),EPS 为0.03、0.19、0.29 元,对应2022 年8 月30 日收盘价4.56 元,PE 为180.7X、24.1X、15.9X,PB 为1.2X、1.1X、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扰动导致客流量下降,高铁成本定价变化,票价受政策影响,再投资风险,安全事故风险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