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事项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
事项点评
业绩恢复快速增长,毛利率提升显著
2020H1,公司实现营收12.66亿元,同比增长15.81%;实现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37.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36.82%。从单季度来看,2020Q2公司实现营收7.90亿元,同比增长28.20%,环比增长66.23%;扣非归母净利润21.84亿元,同比增长50.28%,环比增长96.70%。伴随疫情逐步平稳,公司的研发生产在二季度回归正轨,已恢复快速增长态势。从细分业务板块来看,公司共计完成303个项目,其中商业化阶段项目24个,实现收入7.37亿元;临床阶段项目100个(其中临床III期23个),实现收入4.16亿元;技术服务项目179个,实现收入1.11亿元。从不同地区来看,公司国内市场业务今年进入收获期,上半年实现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138.12%。
截至目前,公司国内NDA项目在手订单超过20个,有望持续贡献业绩。
2020H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8.59%,同比提升4.36pp,主要是由于公司持续加大连续性反应、酶催化等新技术在研发生产中的应用,以降低各项成本;以及凯莱英制药较去年同期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所致。期间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32%和18.77%,基本和去年持平。为提高技术水平,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1.09亿元,同比增长38.73%。
头部客户保障订单来源稳定,长尾客户丰富未来项目储备凭借技术上的创新应用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已与欧美大型药企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保障了公司订单来源的稳定性。公司报告期内来自服务的海外大型制药公司所属药品收入为9.35亿元,占营收比例为73.94%。2020H1,公司累计服务的美国五大制药公司创新药项目数量占上述制药公司公布的临床后期研发管线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27%;在商业化阶段项目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相较2019年新增确认收入的欧美跨国制药公司商业化项目3个;部分海外大客户目前订单规模相较2019年已实现翻倍增长。
同时,凭借服务大型药企建立的品牌效应和经验积累,公司近年持续着力拓宽中小型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客户,对长尾客户的早期覆盖有望使公司服务跟随整个项目成长过程,丰富公司后期阶段的项目储备,给未来业绩带来积极影响。公司2020年上半年来自海外中小型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的收入为1.91亿元,同比增长69.33%,新增商业化项目1个。目前,公司海外中小创新药客户池已扩充至600余家,活跃客户400余家,2020上半年产生订单客户40家。
持续拓展新产能,升级多维度战略方向
为更好满足现有的客户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有序预增产能,配比未来发展。目前,凯莱英制药正式启动API厂房二期建设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原料药生产规模。凯莱英生命科学OSD3新车间建设项目完成生产准备并开始准备承接商业项目,该车间于可承接从I期临床到商业化合同生产的各类制剂项目,可同时满足中美注册双报的标准要求。化学合成大分子研发平台在5月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建1000O研发分析实验室已全面投入使用。寡核苷酸中试生产线主要设备均完成验证,寡核苷酸原料药中试生产能力已初具规模。
除产能拓展外,公司持续推进平台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发起组建的“天津市药物临床研究技术创新中心”全面整合超过30家医院、50个供应商以及10家战略客户资源,真正立足于创新整合资源,加速药品上市。累计服务新客户25个,服务创新药项目8个,已承接新项目34个,落地两大重要项目,将市场化运作与公立医院科研力量高效结合,赋能新药上市,成为创新研发的平台型公司。
风险提示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风险;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投资建议
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预计公司20、21年EPS至3.15、4.06元,以8月10日收盘价235.82元计算,动态PE分别为75倍和58倍。我们认为,由于公司近年仍在持续布局新业务以及新产能,其承接业务的能力以及协同性在不断增强。未来伴随公司前期项目的逐步后移以及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公司业绩具备明确成长性。此外,由于国外疫情尚未得到控制,海外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目前CDMO业务有逐步向国内转移的趋势。我们看好行业和公司未来发展,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