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0 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59.17 亿元,同比+12.45%(调整后,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8.27 亿元,同比-2.7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17 亿元,同比+38.92%。其中Q2 实现收入27.60 亿元,同比+9.59%,环比-12.60%;实现归母净利润3.81 亿元,同比-6.25%,环比-14.7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8 亿元,同比+31.19%,环比-18.05%。
公司销售规模持续增长。
公司2020 上半年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55 亿元至59.17 亿元,其中母公司减少1.40 亿元、优士+0.86 亿元、优嘉+1.62 亿元,虽然公司未披露中化作物和农研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情况,但从数据可以推断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为中化作物(含沈阳科创)、优嘉、优士销售规模的扩大,结合公司各主要产品价格变化情况、生产地点和开工情况,以及农药行业部分企业受事故影响导致订单的转移,我们认为,导致中化作物产销规模扩大的重点贡献品种,除植保产品外,原药方面包括烯草酮、吡蚜酮、创制药四氯虫酰胺(9080)、乙唑螨腈等,中化作物今年上半年收入31.40 亿元、达去年全年的76.98%,净利润2.98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1.82 亿元)。业绩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毛利润15.88亿元、同比+2.80%(调整后),毛利率为26.84%、较去年同期-2.52pct,主要是产品价格下滑导致。公司净利润稍有下滑,主要原因包括管理及研发费用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理财收益减少、汇率波动等。
压力与机遇并存,公司2020 年无惧挑战。
2020 年整个农药行业将面临外需不足、价格下行、产能释放市场竞争加剧、项目报批难度加大的压力,而公司也处于较严峻的境况中,如拟除虫菊酯类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麦草畏因漂移问题可能继续低迷、受贸易战影响产品加征关税、收购资产后协同整合具有挑战性等。但是公司并没有放慢发展的步伐,从销售角度来说,公司卫药产品及时响应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变化,采取灵活策略,业绩实现逆市上扬;面对农药产品价格下跌的困难局面,公司加强渠道管理并深化客户合作,合理运用产品组合,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销售,以量补价,国内植保市场销售增长18%,海外市场销售增长28%。从项目规划来看,公司在不断推进项目的建设,截止2020 上半年,在建工程较年初大幅增长357.27%至15.16 亿元:2019 公司完成优嘉三期的行政报批,力争今年三季度投产运行,优嘉三期项目投资进度达70.56%;同时公司计划启动优嘉四期项目报批,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另外,公司拟在优嘉新增投资23.3 亿元的重大项目,包括8,510吨/年杀虫剂(联苯菊酯、功夫菊酯)、6,000 吨/年除草剂、6,000 吨/年杀菌剂(氟啶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500 吨/年增效剂项目,以实现产品系列化和逐步高端化,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项目建设期预计2 年,达产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30.45 亿元,总投资收益率23.8%。后续多个项目的跟进,将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开新空间。
两化农业板块融合中的农药原药龙头。
2020 年的公司与之前比有了明显的蜕变,背靠两化农化资产融合大背景,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共同作为主要股东持股扬农化工,作为“桥梁”的公司将担当起“两化”农业板块中农药研发与生产的大任,对中化作物和农研公司的收购使得公司研产销一体化体系更加完整,有利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话语权,并有望在专利药领域打开空间。同时在两化搭建的大平台下,公司将拥有更多资源倾斜,内部协销加强,行业地位也会进一步提高。收购中化国际持有的中化作物和农研公司,提高了公司新药研发的实力,丰富了农药生产的品种,拓展了农药制剂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打造研、产、销一体化完整产业链,强强联合,有望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并在专利药领域打开空间。
投资建议:买入-A 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 年-2022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41、13.83、16.81 亿元。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耐麦草畏转基因作物推广不及预期;极端天气频发;公司项目报批及建设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