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国联通于 2017 年 2 月 21 日公告了 2017 年 1 月用户数据,其中“移动出账用户本月净增数” 为 126.6 万户, “固网宽带用户本月净增数” 为 91 万户。
点评:
用户数据增长势头良好
中国联通在 2015 年移动出帐用户共流失 1426 万户,从 2016 年 1 月开始移动出帐用户数恢复增长, 2016 年 1 月之前中国联通在公布移动用户增长情况相关数据时采用的指标是“移动用户本月净增数” ,从 2016 年1 月开始采用“移动出帐用户本月净增数” ,统计口径有所变化,2016年 2 月至 2016 年 12 月这 11 个月“移动出帐用户本月净增数”的均值为 57.5 万, 2016 年 11 月 “移动出帐用户本月净增数” 为 40.9 万户, 2016年 12 月“移动出帐用户本月净增数”为 83.2 万户, 2017 年 1 月 126.6万户的数值相对前 1 个月的增幅为 52%,2017 年 1 月相对前 11 个月均值的增幅为 119.9%,且从 2016 年 11 月开始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 2016年 2 月至 2016 年 12 月这 11 个月“固网宽带用户本月净增数”均值为26.6 万户,2016 年 11 月“固网宽带用户本月净增数”为-7 万户,2016年 12 月“固网宽带用户本月净增数”为-16.6 万户, 2017 年 1 月相对前11 个月均值的增幅为 241%,2017 年 1 月“固网宽带用户本月净增数”不仅转正且数值较大。
增长基础坚固,增长潜力巨大
移动出帐用户增长的原因。中国联通在 2017 年 1 月移动出帐用户数表现出较大幅增长主要有 3 个原因:
1. 2016 年中国联通发力补齐网络质量短板,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相对中国移动的差距缩小,当网络质量差距缩小时,用户规模少(目前中国联通的 4G 用户数约为中国移动的 4G 用户数的 1/5)的网络中因用户下载速率高导致用户体验获得相对优势;
2. 2015 年 8 月新的管理团队到岗后力推全网通手机,解决了之前已入中国联通网络的手机可转网到中国移动但部分入中国移动网络的手机无法转网到中国联通的手机设备层面的不公平问题;
3. 新的管理团队推动了广泛的合作,目前已看到的报道的合作有 BAT、鹏博士、圆通速递、中广核,特别与 BAT 的合作让中国联通与异网用户接触的能力大大增强。
上述三点加上目前中国联通的总移动用户数仅约为中国移动的 1/3、4G 用户数仅约为中国移动的 1/5、中国联通的移动网络利用率目前仅为 10%左右,移动出帐用户数后续增长的基础坚固,增长的潜力巨大。
固网宽带用户数增长的原因。 2013 年 12 月工信部发文取消了对中国移动固网业务限制,其后中国移动的固网宽带用户数获得了迅猛地增长,但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数能迅猛增长主要依靠与广电的 CATV 网的合作,中国联通的全光网相对广电的 CATV 网在用户体验上有压倒性的优势,中国移动也在大力进行自身的固网宽带建设, 由于固网宽带建设需要有在铺设地下的管道和杆路资源, 目前全国的管道和杆路资源主要掌握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手里,管道和杆路资源限制了中国移动的宽带网络建设速度;中国联通在 2016 年发力进行北方十个省市的全光网建设,城区基本具备100M 接入能力,中国联通宽带网络可获得的接入速率相对中国移动宽带网络的接入速率有明显优势, 同时互联网上的服务器主要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网络中, 这导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用户在时延体验上相对中国移动在目前还有明显优势, 接入速率和时延上的明显优势以及中国联通在全国推视频网站可通过内容拉动宽带业务增长是在面临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业务领域的猛烈竞争时出现用户总数减少两个月后出现反转且在2017 年 1 月用户数有较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虽然用户数后续是否会持续增长还需要观察,但 2017 年 1 月数据至少表明了中国联通在固网宽带领域在面对中国移动进攻时仍具有增长可能。
投资建议: 考虑到 2016 年 12 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混改的强调,我们对混改的力度和时间进度持乐观预期,同时考虑到中国联通的移动数据业务增长的基础坚固潜力巨大、中国联通在 IDC/云计算和 ICT 上持续增长、2017 年物联网开始商用、大数据想象空间巨大,维持中国联通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 9.30 元。
风险提示:混改可能不及预期、股市可能出现系统风险、政府可能提出更严格的监管要求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