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20 年年报,营收116.66 亿元,同比增长11.18%;归母净利润24.16 亿元,同比增长13.49%;基本EPS 0.69 元。公司拟每10 股派现2.24 元(含税),每10 股转增1.43 股。
经营分析
量增价升,四季度为历史最高盈利: 20 年三季度,公司主动提价两次,提价幅度和频率为历史罕见。同时,公司桐乡智能制造二期15 万吨于20 年6月点火,成都生产基地13 万吨和12 万吨产线于20 年7 月和9 月点火,产量在四季度恢复增长。量价齐升导致公司四季度单季利润为历史最好水平,摆脱了上半年疫情导致的困境。四季度单季毛利率40.26%,归母净利润11.37 亿元,剔除成都基地搬迁补偿后,四季度扣非净利润7.97 亿元。
下游需求旺盛,公司继续扩产:由于下游需求旺盛,公司拟在桐乡基地建设15 万吨短切原丝生产线,发力下游热塑市场,项目将于21 年上半年建设,22 年上半年点火。为了满足下游5G 通信和电动汽车需求,公司将6 万吨电子纱项目扩产至10 万吨,产品结构调整为7628 电子布,项目将于21 年上半年建设,22 年上半年点火。
成本持续下降,新一轮冷修开启成本下降新阶段:作为全球玻纤龙头,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并对产线升级改造,20 年公司生产成本同比下降4%。随着公司桐乡和成都智能制造产线的投产及埃及12 万吨和桐乡5 万吨产线启动冷修,未来公司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21 年主要产品继续提价,价本量三者共振:预计21 年国内玻纤供需紧张的状态仍会维持, 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我们以巨石(成都)缠绕直接纱2400tex 为例,20 年两次提价后产品价格从3975 元涨至年末5650 元,21年至今价格涨至6050 元;电子纱价格从提价前的7700 元涨至14700 元。
从产量情况看,20 年公司产量202.72 万吨,随着20 年点火产能达产及电子纱二期项目21 年投产,公司产量有望继续增长。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我们上调21-23 年公司产品价格和产量预测,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46.53(上调24%)/56.29(上调28%)/64.3 亿元,EPS 1.33/1.61/1.84元,对应PE 17/14/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下滑;海外疫情持续;贸易摩擦;汇率风险;成本上涨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