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2021 年4 月7 日,科大讯飞发布2020 年度业绩快报及2021 年Q1 业绩预告。2020 年度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30.3 亿元,同比增长29.2%;实现归母净利润13.6 亿元,同比增长66.5%。2020Q1 业绩预告来看,公司预计将实现盈利1.25-1.45 亿元,2020 年同期为亏损13.1 亿元。
分析判断:
2020 年净利增长66%符合预期,受益疫情催化下的智能化红利2020 年新冠疫情肆虐下大量计算机公司经营承压,但科大讯飞却逆市扩张,彰显了疫情对于智能化应用的催化作用,龙头受益尤为明显。2020 年初,疫情对于公司市场销售、现场交付确有不利影响,直接导致公司Q1 营收下滑28.1%。但从Q2 开始,公司一方面顶住压力、实现项目追赶,另一方面受益于疫情催生的智能应用新需求,业绩加速复苏:H1 营收迅速增速收正(+2.9%)、全年营收增长重回高增(+29.2%)。所谓智能化需求/红利,我们认为核心逻辑有二:
1、疫情催化行业智能化应用加速,外部需求拐点凸显:新冠疫情催化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迅速铺开,如:机器人筛查、影像辅助诊断、远程教学、无人配送等。后疫情时代,判断教育/医疗/驾驶为三条智能化黄金赛道,公司作为提前卡位的赛道龙头,在2020 年率先拥抱了外部需求拐点。
2、智能教育赛道2B/2C 联动爆发,驱动产品化提升+业务放量:疫情期间,公司2B 区域因材施教解决方案实现异地复制(以青岛、蚌埠为标杆),教育局引导的区域化采购也逐渐成为主流,高标准化推动产品化率提升;同时2C 个性化学习手册+学习机持续发力,通过区域订单模式加速渗透。判断2020 年智慧教育业务增速乐观(优于其他业务),是拉动营收端逆市高增的主因。
不仅如此,公司也在利润端实现归母净利13.6 亿元,同比增长66.5%;并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2.7亿元,创历史最佳水平,彰显经营能力提升。
2021Q1 业绩向好,卡位算法+数据,智能化龙头业绩有望持续兑现2020Q1 业绩预告来看,公司预计将实现盈利1.25-1.45 亿元,2020 年同期为亏损1.31 亿元,判断2021年业绩有望持续兑现。智能化红利释放的大背景下,格局演绎方向仍要回归AI 三要素来看:即算力、算法、数据。我们认为,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算法和数据,更准确地来说:平台形成算法,赛道(场景)沉淀数据,两者构成闭环。
算力方面:公司近年来积极加码AI 算力建设,较初创企业优势明显,但相比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并无显著优势(考虑巨头的公有云体系)。
算法方面:凭借二十余年的积累,讯飞超脑在人工智能算法、尤其是智能语音相关算法方面领跑行业,多次国际算法大赛的优异成绩可以作证。即便是华为等巨头亦通过合作的形式,寻求公司智能语音相关模块的赋能(2018 年)。
数据方面:通用数据的优势或不出众,但在众多布局的垂直赛道中,专业数据积累已非一日之寒。无论教育、政法还是医疗,公司凭借良好的政商关系切入后,都进行了长周期的渗透,滚雪球式地积累数据。目前智能教育、智能办公(消费者业务为主)已经构成闭环、其他赛道也在加速沉淀并应用数据。
我们认为,凭借算法和数据两方面的卡位优势,公司已经逐步在主赛道(教育场景、消费者标品)上形成闭环生态,并产生标杆案例、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商用正在开启,后续有望迎来3-5 年的黄金发展期。
校外教培业开启强监管,AI(校内)教育厂商迎催化此外,近期突发的校外教培业整顿或成公司智能教育业务的新催化。2021 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对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与此同时,北京朝阳区开始针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新一轮治理。我们认为,本轮监管将和2018 年的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接力,校外培训乱象有望获得根本性整治,未来校内教育将承担更多责任。
2018 年治理:2018 年教育部等四部门曾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核心就是“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治理行动聚焦校外培训机构,规模庞大、初步完成了乱象整治。
2021 年治理:本轮治理依旧聚焦校外培训,教育部陈部长在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到“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我们认为,校外培训监管深化将在短期内对业内机构带来冲击,但利好行业的中长期发展。
更重要的是,本轮治理将进一步凸显校内教育的核心地位。教育部在2021 年工作要点第22 条“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工作措施中第一点就是要“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种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换而言之,校外培训治理根本因素仍是提升校内教育质量。考虑到对于各层级学校的赋能空间,我们认为专注服务校园教育的AI 厂商有望迎来产业机遇。横向比较而言,侧重校内体系、横跨线上-线下的AI 教育龙头科大讯飞或是本轮治理核心受益厂商。
投资建议:
根据业绩快报、业绩预告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 年公司整体营收分别为130.3/168.0/213.3 亿元(此前预测三年间营收为128.3/165.5/210.0 亿元),同比增长29.2%/29.0%/26.9%;三年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18.2/24.1 亿元(此前预测三年间净利润为12.5/16.5/22.0 亿元),同比增长66.5%/33.5%/32.5%。
考虑到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趋势+公司龙头溢价+业绩/产品化率提升趋势,叠加实控人高点增持释放的积极信号,坚定强推,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人工智能支持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公司利润兑现不及预期、新兴AI 厂商加速进入,竞争加剧、市场系统性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