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继续成功推行,期待后续落地项目
公司4月28 日晚公告2017 年一季报,报告期实现收入7.98 亿元,YoY+19.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1 亿元,YoY+229.36%;EPS 0.11 元。公司业绩延续了2016 年的高增长态势。公司积极推动以技术实施许可为核心的战略合作模式的推广和落地并成功与7家公司就钢结构住宅体系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资源使用费的收取带来的高毛利成为公司本期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截止目前,公司已与52 家合作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4 年1 家,2015 年9 家,2016 年29 家,2017 年至今13 家)。在钢结构住宅的推广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先发优势。我们期待后续合资钢构厂和相关住宅项目的落地。
盈利能力保持高位,经营性现金流因票据支付较少有所恶化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3.7%,同比增加4.95pct,主要是因为高毛利的战略合作协议收入占比的提升(2016Q1 的19.5%增加至2017Q 的31.3%)。净利率提升9.51pct 至14.97%,除了毛利率的提升,期间费用率也大幅改善。期间费用率下降6.98pct 至 15.02%,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降低了4.75/0.34/1.89pct 。经营性现金净额为-8204 万元,YoY-269.53%,主要因为一季度减少了以票据形式结算的支付,应付票据较2016 年末减少1.86 亿元。
战略合作协议落地情况良好,新增钢构产能可观
合作协议后续执行情况良好。截止目前,已有36 家钢构公司完成工商设立手续并取得营业执照,15 家钢构公司已完成厂房建设(改造),9 家已顺利投产,11 家已承接工程项目(包括厂房、公建、住宅等),其中,4 家已有钢结构住宅工程项目在建。我们以山东蓬建和公司的合作协议为参考,合资钢构厂的一期钢构加工能力可达8 万吨。53 家合资钢构厂的年加工能力理论上可达424 万吨,是目前公司钢结构产能的7 倍。此外,合作协议中还包含后续落地住宅钢结构5-8 元/平米的费用,这将是较大的增量利润。
住宅钢结构蓝海市场,公司拥有先发优势
钢结构的传统子行业轻钢、多层钢、空间钢结构同质化竞争较严重,住宅钢结构兴起较迟,存在技术壁垒,无疑是一片蓝海市场。公司承建的100 万方万郡大都城项目、杭州萧山的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武汉世纪家园、厦门帝景苑、许昌空港城、乌鲁木齐巴哈尔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等都为钢结构住宅良好的标杆示范项目。我们判断,凭借先发优势和不断的技术更新,公司在住宅钢结构领域还将获得较好的成绩。
期待商业模式的后续项目尽快落地,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7-19 年EPS 为0.61/0.76/0.94 元,CAGR+31%,我们认为可维持15.25-18.3 元的合理估值区间,对应2017 年PE 25X-3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商业模式签单速度低于预期,传统钢结构业务低于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