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公告控股股东复星集团 5 月 9 日增持 105 万股,占总股本0.04%。同时,公司公布控股股东后续增持计划,拟在未来 12 个月内在二级市场增持累计金额不低于人民币 7000 万、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 2%。
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持续增持, 彰显对公司未来的强大信心。 本次增持前, 公司已经于 2016 年 1 月 28 日起大股东进行了一波增持,原计划增持不低于 7000 万,实际增持达到了 3.71 亿元,占总股本 0.74%。本次增持是大股东第二波增持计划,主要方案与第一波增持类似,我们判断增持金额有望超预期。另外,公司 5 月 4 日公告公司总裁兼 CEO吴以芳先生自 2017 年 1 月 3 日起累计增持 38 万股,增持 1087 万元,按照增持计划, 吴以芳先生将增持不少于 2000 万元,后续仍将进一步增持。我们认为,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持续增持,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基本面发展的强大信心。
主营业务发力,扣非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过去 10 年公司维持了 36%的扣非净利润增速,这得益于公司的“内生式增长加外延式扩张”的双轮驱动战略。分领域来看,公司药品、医疗服务、器械和诊断 201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4.8%、 21.7%、 18.2%,医疗服务和器械收入增速均加快,医疗服务主要是因为新设医院,器械业务是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带来的装机和耗材的增加。 我们判断, 2017 年公司药品业务收入将达 15%以上的增速,其他板块也将维持 15%左右增速。主营业务持续发力, 2017 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达 20%,高于归母净利润16%的增速,公司过去对投资收益倚重过高的类 PE 性质已经逐步褪去。
公司从“医药 ETF”向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转型。 市场已经看到了公司近年来的高内生增长,对其估值有一定的纠正,我们认为还不够。公司的传统业务涉及药品研发销售、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流通(参股国药控股方式)等医药几乎子行业,相当于一个“医药 ETF”,而估值对应 17 年仅 21 倍。 我们尤其看好公司在单抗和精准医疗两个领域布局:单抗方面,公司子公司复宏汉霖 6 个品种 10 个适应症进获批临床,原研均属于重磅产品, 我们判断利妥昔有望在 2018 年上市,后续每年预计有 1-2 个品种上市。精准医疗方面,公司携手 kite 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国内的 car-T 市场,尽管公司近期披露出现了一例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肿瘤患者死亡案例,但是主要系该患者入组时已经处于疾病爆发期, kite 的 KTE-C19 产品在临床二期随访结果较优, 安全性较强。我们认为, KTE-C19 产品在 FDA 获批是大概率事件, 我们预计国内市场空间在 20 亿元以上。
投资建议: 买入-A投资评级, 6个月目标价41.1元。我们预计公司2017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33.07亿元、 38.57亿元、 45.4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 17%、 18%,对应公司EPS 分别为1.37 元、 1.60 元、 1.88元, 对应2017-2019年市盈率分别为21X、 18X、 16X。鉴于公司主营业务内生增长良好、 公司从“医药ETF”向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转型带来估值提升, 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6 个月目标价为41.1 元, 对应2017年30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 研发存在不确定性;药品降价;并购进度及整合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