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2年1月17 日晚,华鲁恒升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成功研发了电子级的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产品。公司新产品生产工艺采用酯交换技术,结合国内外电解液市场对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要求,试验装置已经打通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已达到电子级的标准,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中。
评论: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2021-2023 年EPS 为3.51、3.45、3.51 元,给予2022 年14.3 倍估值,维持目标价为50.41 元。
布局高端溶剂,大力进军新能源。新产品成功研发后,公司已具备三种电解液溶剂的生产能力。DMC 产能布局方面,公司现有产能为30万吨/年DMC。公司另于21 年11 月初披露高端溶剂项目环评,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年产碳酸二甲酯30 万吨、碳酸甲乙脂30 万吨,年副产碳酸二乙酯5 万吨。
DMC 成本优势显著,EMC 及DEC 源头降本。需求端,电解液溶剂和聚碳酸酯(PC)合成需求持续提升,近两年CAGR 或高于20%。
供给端,高需求吸引玩家纷纷入局。从工艺角度来看,华鲁恒升采取低成本的甲醇工艺,其DMC 吨成本预计低于4000 元/吨,较酯交换法成本低,成本优势或超2000 元/吨。我们预计公司30 万吨DMC 满产满销时,在保守条件下业绩或达6.6 亿、中性条件下对应业绩或达10.6 亿元、最新售价下业绩有望达15 亿。考虑到碳酸甲乙酯及碳酸二乙酯的生产制备正是基于公司低成本的碳酸二甲酯,预计仍具备较强成本优势。
进军锂电和可降解塑料领域,在建项目量增确定性高。华鲁恒升拟投资建设12 万吨/年PBAT 可降解塑料和17.95 万吨BDO、5 万吨NMP 项目,有望于2023 年投产。可降解塑料方面,公司目前已有34 万吨己二酸产能,搭配项目中的17.95 万吨BDO 产能,PBAT 产业链布局完善,凭借公司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有望在可降解塑料领域建立成本优势。长期来看,华鲁恒升将按照“本地高端化、异地谋新篇”发展战略,抓好全盘谋划、顶层设计,高质量推进各项投资,确保“十四五”
内成为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现代化工企业。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原料价格大幅上涨。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