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1 年报:全年亏损0.34 亿。1)2021 年:营收33.1 亿,同比增长10.3%,较19 年下降13.2%,亏损0.34 亿(20 年同期盈利0.28 亿),扣非后亏损0.75 亿。2)分季度:21Q4 营收9.4 亿,同比上升9.3%;亏损0.46 亿(20年同期盈利0.90 亿),21Q1-Q4 扣非净利分别为0.38、0.31、-0.82 和-0.63 亿。
经营数据: 1)2021 全年:公司累计完成起降架次31.8 万架次,同比下降0.8%,旅客吞吐量3636 万人次,同比下降4.1%。其中国内旅客3627 万,同比下降2.6%,国际+地区旅客9.3 万人,同比下降86.2%,占比0.3%。相较于19 年,起降架次恢复至85.9%,旅客吞吐量恢复至68.7%,其中国内旅客恢复至77.1%,国际旅客恢复至1.6%。公司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恢复比例均高于全国前十大机场平均水平10.3 个百分点。2)Q4:起降架次8.4 万,同比下降11.5%,较19 年下降12.1%;旅客吞吐量925 万人,同比下降23.0%,较19年下降31.9%。3)公司下半年业务量整体下滑,主要系Q3 广深疫情影响明显,Q4 受多地散发疫情影响,业务量持续遭受冲击。
收入结构看:卫星厅新增资源推动广告业务快速增长:1)航空主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7 亿元,同比增长9.17%;营业利润为-6.3 亿元。2)航空物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 亿元,同比增长18.57%;实现营业利润0.17 亿元,同比下降50.47%。3)候机楼商业租赁:实现营业收入3.46 亿元,同比增长6.75%。4)航空广告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2 亿元,同比增长24.45%;实现营业利润3.89 亿元,同比增长24.83%,其中上半年广告收入1.79 亿,同比增15%,下半年达到2.13 亿,同比增34%,体现了卫星厅正式投产后,公司此前完成的卫星厅经营方招选,充分挖掘了新增广告资源价值。
成本费用:1)成本:全年营业成本30.3 亿,同比增长8.0%,略低于收入增速;其中Q4 营业成本8.7 亿,同比上涨15.4%,快于收入及业务量增速,预计主要卫星厅在Q4 投产所致。2)费用:全年三费合计2.76 亿,同比增长150%,其中财务费用增加1.6 亿,主要为新租赁准则影响,确认租赁负债在租赁期内的利息费用增加。
投资建议:1)盈利预测:基于前篇报告后,行业发生重要变化,国内疫情的扩散以及其他因素超出此前预期,对出行产生了制约。22 年1-2 月公司累计起降架次、旅客运输量同比分别下降10%和24%,我们调整2022-23 年盈利预测为预计实现净利0.7 亿、4.7 亿(原预测为3.3 及6.2 亿);引入2024 年预计实现6.9 亿净利的盈利预测,对应23-24 年EPS 分别为0.23 和0.34 元,PE 分别为31 和21 倍。2)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仍处潜力释放期,报告期内公司高峰小时容量提升至60 架,并顺利完成卫星厅等新一轮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近24 万平米,可与T3 航站楼共同满足每年5200 万人次的保障需求,为枢纽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核心资源。因我们预期2023 年国际航线有望开始恢复,2024 年国际航线方可恢复到一定规模,依据公司17-19 年平均25 倍PE,给予24 年预期利润25 倍PE,目标市值170 亿,目标价8.4 元,预期较当前20%的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不确定性的风险;国际航线需求恢复低于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