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5 亿-9.5 亿元,同比增长174%-300%。
事件评论
公司销量大幅增长,规模优势显现,利润超出预期。2022 一季度公司销售新能源乘用车28.5 万辆,同比增长433.4%,环比增长8.3%,新能源市占率23.7%,同比提升12.8pct,环比提升3.3pct。利润端,公司Q1 归母净利润6.5-9.5 亿,扣除比亚迪电子贡献的0.8-1.3 亿,汽车及其他实现了5.7-8.2 亿净利润,单车利润(包含光伏等其他)约0.2-0.29万元,Q4 约0.53 万元,主要因为:1)原材料成本上涨:碳酸锂平均价格从2021Q4 的21 万上升至42 万,按照EV 车型(磷酸铁锂)单车用量约30-35KG,PHEV 约7-8KG,纯电成本增加约0.6 万元,插混成本增加约0.14 万元;2)补贴退坡:按照上限计算,2022 年纯电和PHEV 单车补贴下降0.54 和0.2 万元。如加回上述不利因素,实际单车利润环比Q4 继续提升。
3 月销量环比继续向上,复工复产预期下4 月环比有望继续提升。3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10.5 万辆,同比增长333.06%,环比增长18.80%,同环比继续提升,一方面西安疫情影响缓解,另一方面新产能开始投入。分车型来看,3 月纯电销量环比多增10,491辆,混动销量环比多增6,374 辆,纯电主要受益主力车型交付能力提升,混动持续爬坡。
同时,3 月公司正式停产燃油车,体现公司全面拥抱新能源的决心。2021 年上市DM-i 超级混动车型后,燃油车销量就从月销2 万辆左右逐月下降,到2022 年2 月月销仅2,795辆,超级混动作为低油耗的代表将替代燃油车市场。停产燃油车也有助于改善公司盈利。
展望2022 年,强大的产品力保证销量高增长,调价、车型结构和单车折旧下降贡献盈利。
2 月公司销量大幅好于行业,3 月销量环比再次向上。2022 年是产品周期大年,密集新车发布和产能爬坡保障后续销量。公司新车获得市场高度认可的核心原因是技术领先,同时具备打造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能力。纯电方面3.0 平台继承2.0 优势,关键部件集成化程度更高、体积更小、性能更忧。比亚迪DM-i 混动系统中动力系统及控制系统全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实现了自给自足,有效的控制了成本,使其具备和同类燃油车平价,且油耗更低、静谧平顺。比亚迪通过三方面应对原材料涨价:涨价、订单和交付更倾向于带电量更低的DM-i 车型,产量提升后单车折旧降低。
投资建议:技术驱动新产品周期,新能源龙头再腾飞。1)新能源新平台技术优势领先:
纯电3.0 平台继承2.0 优势,BYD OS 智能化更进一步;DM-i 超级混动具有超低油耗、静谧平顺、卓越动力特点。2)动力电池:技术和成本优势领先,外供空间大,取得多个乘用车客户配套资格。其他竞争力强的零部件也有望逐步外供。预计2022-2024 年EPS分别为2.41、3.93、5.37 元,对应PE 为99.2X、60.8X、44.5X,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将“护城河”视为“难以复制的长期竞争优势”,“长期”属性主要来自行业,“大空间,小变化”的行业更容易孕育出具有“护城河”的公司,因为大空间造“城”能力更强,且能够提供长期成长,而小变化意味着颠覆概率更低,强者恒强。基于此,家电行业小变化基本是共识,但大空间认知不足,论据通常源于国际比较,但该结论通常是低估而不是
风险提示
1、行业需求下滑;
2、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挤压盈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