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为13.2 亿元,同增+180%;归母净利润为2.96 亿元,同增+176%;扣非净利为2.62 亿元,同增+243%。
评论:
龙头地位逐步稳固,单吨净利显著提升。
1)出货量:21 年全年碳纳米管浆料销量实现 3.3 万吨,同增+125%,市场占有率43.4%,同增超过10pct,稳居行业首位,龙头地位不断稳固。
2)单吨净利:2021 年单吨净利达0.8 万元/吨,同增+60%,主要得益于公司产销规模提升&定价模式改变后有效传导成本上涨&产品客户结构优化等,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细管产品占比提升、单壁碳管放量、产能持续释放、一体化生产布局等驱动下,单吨净利有望进一步提升。
3)产能规划:21 年底具备3 万吨/年产能,预计IPO 募投项目陆续投产后22年底具备10 万吨/年产能,5 万吨可转债募投项目投产后23 年底具备15 万吨/年产能。
4)客户结构:B 占比22%;C 占比18%;A 占比13%;CALB 占比12%。
碳纳米管持续渗透,公司受益于渗透率提升α+锂电高增速β。
根据GGII 数据,目前CNT 渗透率为27%,预计2025 年在正极高镍化&硅碳负极应用加速带动下有望超过50%,同时公司受益于动力+储能爆发式增长下的β,市场空间广阔,成长属性强劲,我们预计到2025 年市场空间有望接近300 亿,CAGR 为50%。
寡壁碳纳米管有望突破放量,碳纳米管横向拓展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目前公司寡壁管仍处于中试阶段,我们预计2023 年公司向海外大客户销售实现小批量出货,打破全球垄断格局;同时得益于碳纳米管自身材料性能优势,其在导电塑料、芯片等领域的横向拓展有望打开公司长期成长天花板,构筑第N 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11.2/16.6 亿元(22-23 年前值为6.5/11.0 亿元),同比增长126%/68%/48%。
基于公司技术研发产品行业领先,产能扩张力度较大,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35 倍PE 估值水平,对应股价为169.1 元/股,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公司单壁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硅碳负极的应用程度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