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京沪高铁发布2021 年年报:公司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293.05 亿元,同比上涨16.11%,相比2019 年下滑15.93%,基本EPS 为0.0981 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8.16 亿元,同比上涨49.15%,相比2019 年下滑56.4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8.12 亿元,同比下滑44.55%。公司2021 年收入和业绩同比增幅大,主要系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同比向好,加之京福安徽公司合杭高铁肥湖段2020 年6 月开通运营,旅客运量、列车开行数量均较同期增加,相应本线、跨线收入均较同期增加。收入和业绩相较2019 年下降,则是由于2021 年仍受局部地区疫情扰动影响,旅客运量、列车开行数量少于疫情前。
点评:
本线旅客运量同比恢复,京福安徽公司新铁路开通填补因疫情流失的跨线运量。2021 年公司本线列车运送旅客3529.1 万人次,同比增长27.1%,已恢复至2019 年水平的66.3%。公司跨线业务完成运营里程7250.4 万列公里,同比上升4.8%,跨线业务受到疫情影响较小,2021 年已恢复至2019 年水平的91.7%;扣除京福安徽并表因素,跨线运营里程2021 年同比下滑5.3%,相比2019 年下滑32.5%。2021 年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营里程完成2941.8 万列公里,同比增长24.4%,相比2019 年上升93.9%,主要系京福安徽四条高速铁路陆续投入运营所致。未来路网协同效应将持续强化。
营业收入增幅主要来自本线业务,京福安徽亏幅收窄。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05 亿元,同比上涨16.11%,相比2019 年下滑15.93%。其中本线客运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9.7 亿元,同比上涨31.04%,相比2019 年下滑36.4%;跨线路网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8.79 亿元,同比提升9.57%,相比2019 年上升0.05%,主要是京福安徽公司新铁路陆续开通带来增量收入。
2021 年本线单客收入为282.5 元,同比提升3.1%;跨线每列公里收入为260.4 元,同比增长4.5%。2021 年京福安徽公司实现净利润-17.2 亿元,亏幅同比收窄21.3%,主要系合杭高铁肥湖段2020 年6 月开通运营,列车开行数量较同期增加。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8.16 亿元,同比上涨49.15%,相比2019 年下滑56.49%。
铁路票价改革,浮动票价带来业绩弹性。自2020 年12 月23 日起开始实施浮动票价机制,优化调整京沪高铁票价,迈出了铁路改革的第一步,打开了未来铁路客票差异化定价的巨大空间。北京-上海虹桥二等座票价由2019年固定票价553 元,2020 年底调整至最高598 元,2021 年上调至最高662元,同时实现了7 档票价的浮动票价机制。然而2020 年以来,京沪高铁客运量受疫情影响下降,浮动票价带来的业绩弹性体现不明显。但随着疫情恢复,票价改革带来的业绩弹性将逐渐体现,当运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后,票价上调将会对公司带来巨大业绩贡献。
运能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2019 年底,仅有26%的列车是复兴号17节编组列车,这意味着京沪高铁的单列列车载客人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复兴号列车开行全程的时间比和谐号列车短30 分钟,列车周转效率更高。而目前京沪本线35%的列车是运营速度较慢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因此无论从速度上,还是单列载客人数上,京沪高铁的运能都有提升空间。
投资策略:公司坐拥中国高铁最优质资产之一,长期看公司业绩依然将保持稳健,短期具有成长性、长期具有高分红的防御性特质。2022 年公司受到区域疫情扰动的影响仍然严重,但假设2023 年疫情影响消散,客流量逐渐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加之票价及运能有望继续提升,业绩弹性大。综上,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3.10、139.65、146.91亿元(假设2023 年疫情影响消散且提价),EPS 为0.11、0.28、0.30 元,对应2022 年4 月22 日收盘价4.89 元,PE 为45.2X、17.2X、16.3X,PB 为1.2X、1.2X、1.1X;假设未来几年分红率维持50%,股息率约为1.1%、2.9%、3.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导致客流量下降,高铁成本定价变化,票价受政策影响,再投资风险,安全事故风险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