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受益于磷酸铁锂渗透率提升、硅碳负极加速应用以及电动车快充的高确定性发展趋势,碳纳米管凭借性能优势,有望加速替代传统导电剂,我们预计2021-25 年市场空间复合增速将超60%。公司已量产三代产品,并在积极开发单壁和寡壁碳纳米管,有望继续强化竞争优势。此外,预计导电母粒产能将有序释放,未来将带动公司新一轮增长。维持“买入”评级,继续推荐。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9 亿元至2.1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8 亿元至2.0 亿元。
Q2 业绩符合预期,在疫情影响之下环比持平。公司预计Q2 扣非净利润0.85亿元至1.05 亿元,中值0.95 亿元,环比Q1 持平。我们预计Q2 碳纳米管浆料出货量约1.1 万吨,环比Q1 略有提升,单吨净利润略有下降,我们认为主要由于Q2 有新产能投放,折旧费用增加所致。
产能持续释放,巩固龙头地位。1)IPO 募投项目于今年Q2 陆续投产,我们预计或将增加年产5 万吨的产能;2)计划在常州投建“年产50,000 吨的导电浆料、5,000 吨导电塑料母粒以及3,000 吨碳管纯化加工”项目;3)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公司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设立碳纳米管及其相关复合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厂并开展“年产8,000 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线项目”;4)拟在德国汉诺威设立全资子公司“德国天奈”,开展年产3000 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线项目;5)在四川眉山投建年产12 万吨导电浆料及1.55 万吨碳管纯化项目,总投资额约20 亿元;6)拟在镇江投建年产450 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总投资12 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每期年产能达150 吨。我们预计2023 年公司导电浆料产能或将达到15 万吨。
一体化竞争优势,新产品有望明年落地。在生产工艺方面,公司掌握核催化剂、粉体、纯化和分散等核心技术;此外,公司自主开发和生产核心设备并可以持续升级改造,利于提升产品品质并降低成本,快速降低成本有助于加速碳纳米管扩大应用领域。在新产品方面,公司积极布局单壁和寡壁碳纳米管产品,其中单壁碳纳米管有望于2023 年投产,我们预计公司第三代产品也有望在未来1-2 年实现较高速增长,将带动产品均价和盈利能力双重提升。
股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重视海外和三代产品营收。公司计划以35 元/股的价格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36.7 万股限制性股票。其中,首次授予29.55 万 股,激励对象包括核心技术人员、核心管理骨干、核心技术骨干、核心业务骨干共108 人。首次授予部分考核内容包括22-24 年的营收增速、海外品牌客户销售收入增速、第三代产品销售收入增速三部分,权重占比分别为40%、30%、30%。
22 年考核目标分别为50%、20%、20%;23 年考核目标为80%、40%、40%;24 年考核目标分别为110%、60%、60%。公司第三代产品快速落地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
多因素推动碳纳米管行业加速渗透。与传统导电剂相比,碳纳米管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将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效率,其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往后看,1)电池提升能量密度需求强烈,碳纳米管添加量少,可间接提高能量密度,在高镍三元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均有望加速渗透;2)硅碳负极作为新一代技术预计将得到快速应用,在4680 电池中有望率先添加单壁碳纳米管;3)碳纳米管提升电池快充性能,顺应电动车快充趋势。
风险因素:全球碳纳米管渗透率不及预期;公司第四代和第五代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硅碳负极的应用进度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公司竞争力下降。
投资建议:天奈科技是全球碳纳米管龙头企业。受益于磷酸铁锂渗透率提升、硅碳负极加速应用以及电动车快充的高确定性发展趋势,碳纳米管凭借性能优势,有望加速替代传统导电剂,我们预计2021-25 年市场空间复合增速将超60%。公司已量产三代产品,并在积极开发单壁碳纳米管,有望继续强化竞争优势。此外,预计导电母粒产能将有序释放,未来带动公司新一轮增长。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14/11.35/18.07 亿元。考虑到可比公司(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壹石通)2023 年平均31 倍PE(基于Wind 一致预期),结合碳纳米管行业增速高于电池行业以及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预计未来两年公司利润将高速增长,给予公司2023 年35 倍PE,对应目标价171 元。维持“买入”评级,继续推荐。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