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主营收入345.72 亿元,同比上升14.98%;归母净利润54.37 亿元,同比上升17.36%;扣非净利润54.19 亿元,同比上升18.83%;其中2022 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74.73 亿元,同比上升8.2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5.53 亿元,同比下降7.19%;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5.35 亿元,同比下降5.11%;? 点评:
核电稳定增长,新能源发电量增长显著。截至2022 年上半年,公司控股在运核电机组共25 台,装机容量2371 万千瓦,在运在建新能源项目合计1151.7 万千瓦(在运887.33 万千瓦,在建264.37 万千瓦),其中风电299.9 万千瓦,光伏851.8 万千瓦。累计完成发电量943.50 亿千瓦时(+8.1%),其中,核电878.32 亿千万时(+5.97%),新能源发电65.18 亿千瓦时(+49.70%)。发电量增长助力公司营收稳定增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216.72 亿元(+30.8%),为公司新项目开展提供支持。销售费用率0.09%(-0.02%),主要是因为电厂两个细则考核费用减少;管理费用率5.00%(+2.22%),主要是因为新机组投运、新能源装机规模增加以及项目前期开发费用增加;财务费用率11.19%(+0.18%),主要是由于运营机组增加和受到汇率波动影响。
核电利用小时数下降叠加管理费用高,Q2 业绩增速不佳。受公司大修机组数量的增加的影响,2022 上半年核电平均利用小时候3833 小时,同比去年减少56 小时。
公司2022 年Q1 和Q2 核电发电量分别为443.40、434.92 亿千瓦时,Q2 环比下降1.91%,发电量下滑削弱了公司的单季度净利。下半年,公司大修项目较少,发电量或将稳步回升。
核电项目有序推进,新能源项目注入活力。核电作为优质清洁能源,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能源选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电力调度上,调度顺序优先于火电机组,因此未来核电将不断发挥其重大作用。2022 年上半年,公司核电项目有序推进,我国自主三代核电示范工程全面建成、田湾8 号、徐大堡4 号、三门3 号等三台机组顺利开工,8 台在建机组均有序推进。同时,公司在满足最新法律法规标准的情况下,公司正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核电机组超10 台。
此外,新能源项目也取得突破,田湾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海南海上风电项目稳步推进。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继续加快风光新能源发电业务发展,为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核电审批常态化,市场化电价增厚收益。在严监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核电将继续有序发展,核电项目审批呈常态化趋势。公司核电业务项目储备较为充足,未来项目投产将驱动公司核电业务稳健增长。核电电价机制逐渐步入市场化,形成标杆 上网电价+市场化交易的模式。当前电力紧张、能源供给矛盾问题较为突出,电价上浮空间扩大,市场化交易核电有助于盈利空间进一步提升。
风光新能源快速发展快速,成长空间广阔。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公司新能源在建项目储备充足,据控股集团的公告,公司在集团内具有新能源业务优先选择权,进一步保障公司获得优质项目。另据公司公告,2025 年公司要实现3000 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目前尚有较大增量空间,新能源项目的高速增长也将作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坚实基础。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作为国内核电领域的龙头企业,装机规模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在核电项目审批常态化趋势下,公司核电业务有望稳健增长。同时,公司作为中核集团的新能源上市平台,未来风光新能源装机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量。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16.32、755.55、826.5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85%、5.48%、9.3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98、114.19、124.4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58%、4.78%、8.97%,对应EPS 分别为0.58、0.61、0.66 元,PE 分别为12.37、11.80、10.83 倍。
风险提示:电价下行风险,政府核电审批慢于预期,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