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86 亿元,同比+2.15%,4 万吨生物法癸二酸投产试运行,该产品有望对化学法癸二酸形成替代,巩固公司在长链二元酸领域的竞争力和龙头地位。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一旦未来生物基聚酰胺和秸秆乳酸项目取得突破,公司有望进入收获期。参考公司历史估值水平(上市以来平均PE 约87 倍),给予公司2022 年60 倍PE(对应10%估值分位),对应目标价76 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2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2.15%,长链二元酸需求偏弱。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38 亿元,同比+4.79%;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4.86/4.74 亿元,同比+2.15%/+4.55%。其中2022Q3 公司实现营收5.49 亿元,同比-11.26%,环比-12.55%;实现归母净利润1.50 亿元,同比-8.47%,环比-7.52%,业绩有所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局部疫情反复对生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长链二元酸需求偏弱。
Q3 盈利能力有所恢复,利息收入+汇兑收益贡献较多。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5.42%,同比降低4.8pcts,其中2022Q3 公司毛利率为36.25%,同比降低0.5pct,环比提升2.3pcts。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四费费率合计为0.37%,同比降低4.5pcts,其中财务费率为-15.34%,主要是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贡献。
4 万吨生物法癸二酸投产试运行,巩固长链二元酸龙头地位。公司位于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的4 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于9 月底完成调试,截至目前生产线试生产的产品已经获得国内聚合应用客户的认可并开始形成销售,国际客户正在验收过程中。这是癸二酸以化学法生产几十年来,首次实现生物法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生物法癸二酸是继11~18 碳长链二元酸、生物戊二胺、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业化之后,公司的有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布局,提升了癸二酸产品质量,并可解决长链尼龙行业化学法癸二酸生产一直存在的原料进口依赖和供应稳定性问题。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秸秆乳酸项目未来可期。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1.35 亿元,同比+59.29%,研发费率为7.33%,同比提升2.2pcts,公司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功能材料等领域所积累的生物制造技术基础上持续研发。生物基聚酰胺与连续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正在多个领域进行应用开发和测试,有望进入“以塑代钢、以塑代铝、以塑代塑”用于替代金属、替代热固型材料的大场景应用阶段。加大在生物基聚酰胺应用开发投入的同时,公司积极探索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为了解决生物制造原料的长期供应和生物废弃物的再利用,公司正在开展秸秆处理和应用于乳酸生产的实验和万吨级示范线的建设,进展顺利。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的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公司核心技术泄露风险;公司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公司新项目的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7.34/9.70/12.94 亿元,对应EPS 预测为1.26/1.66/2.22 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水平(上市以来平均PE 约87 倍),给予公司2022 年60 倍PE(对应10%估值分位),对应目标价76 元,维持“买入”评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