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3 年三季报,1~3Q23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9.4 亿元(+22.3%),归母净利润1.5 亿元(+300.2%,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1.7 亿元(+296.1%,扭亏为盈);其中3Q23 实现营业收入55.0 亿元(+19.6%),环比+3.3%,实现归母净利润0.7 亿元(-21.7%),环比+22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 亿元(-23.4%),环比+69.9%。
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座椅放量+格拉默整合推进。随着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需求的复苏,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逐步放量,1~3Q23 公司销售收入159.4亿元,同比增长 22.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为-0.8 亿元)。其中3Q23 实现销售收入55.0 亿元,同比+19.6%,环比+3.2%。实现归母净利润0.7 亿元,同比-21.7%,环比+220.1%。利润率方面,3Q23 公司毛利率为15.1%,同环比分别提升1.0/0.6pct,整体期间费用率同环比皆持平,净利率同环比分别-0.9/+1.0pct。从格拉默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1~3Q 格拉默实现营收17.3 亿欧元,同比+8.9%,其中3Q23格拉默营收为5.6 亿欧元,同比+0.6%,环比-3.7%。1~3Q 格拉默EBIT 为30.5 百万欧元,经营性EBIT 为11.5 百万欧元,整体EBIT 相较于去年同期(EBIT 为2.5 百万欧元,经营性EBIT 为1.9 百万欧元)大幅提升。
乘用车座椅业务顺利量产,在手订单巩固发展信心。23 年5 月公司第一个乘用车座椅定点项目实现量产,截止1H23 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销售额1.08 亿元,公司向客户交付座椅产品近万套,单车 ASP 约为8000 元,随着后续不断加强产能布局,有望在25 年形成近百万套乘用车座椅的出货规模,助力公司实现全新业绩增长曲线与企业转型升级。而从公司订单情况来看,截止1H23,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订单共6 个,其中23 年上半年公司揽获奥迪新能源汽车平台型项目以及一汽大众的合计 5 个车型定点,首次获得传统豪华车品牌和传统燃油车的定点项目,同时新增原造车新势力客户的新车型订单,在手订单的不断积累,为公司未来规模经济创造条件。在产品价值量方面,随着智能座椅、座椅按摩、加热等附加功能持续渗透,将驱动产品价值量提升,公司有望受益于座椅行业在智能化与轻量化背景下的持续扩张。
定增加码产能及研发,增强各业务产能布局及竞争实力。在产能建设方面,公司的乘用车座椅合肥基地(一期)已于2023 年4 月如期建成投产,同时,常州基地、宁波基地、长春基地、天津基地等已投入建设中,公司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23 年4 月公司申报了定增项目,拟募资不超过18.1 亿元扩增产能及加大研发投入,具体产能布局包括:(1)在合肥基地扩增60 万套/年乘用车座椅产能;(2)在长春基地新增20 万套/年乘用车座椅和120 万套/年汽车内饰功能件(头枕、座椅扶手);(3)在北仑基地建设1000 万套/年的汽车出风口生产线。此外,公司将利用募集资金在北仑基地新建汽车座椅研发中心,帮助公司开展自适应座椅、零重力座椅、座椅小机构件等项目的研发,进一步夯实公司汽车座椅总成业务的技术储备实力。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全球汽车内饰领域细分龙头,积极把握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机遇,向座椅总成供应商转型。随着对格拉默降本增效逐步体现,乘用车座椅总成业务步入正轨,各项新业务实现快速放量, 公司将具备较高的业绩弹性。受业务放量节奏影响,公司营收增速略高于此前预期,净利润增速略低于此前预期,故对盈利预测进行了一定调整。预计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0/11.2 亿元,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研发成果不及预期、债务偿还风险、北美市场恢复不及预期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