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从结构件到数控机床,公司已成中国机床业中坚力量。
①公司定位:中高档数控机床领先企业,产业链布局持续完善。1996 年,公司创始人开始设立企业,为国外高端装备企业、国内部分知名品牌提供配套钣焊件,此后逐步发展至机床本体制造,并在此基础上向数控机床过渡。目前,公司已形成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装备部件三大系列产品,是国内数控机床领先企业。
②经营状况:收入规模稳健增长,业绩拐点凸显。2017 年以来,受益数控机床产品占比提升,公司收入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19 年有所波动。2020年二季度以来,国内制造业投资整体回暖,机床行业逐步复苏,公司业绩增速迎来快速恢复。同时,机床领域纵向一体化整合能力助力公司机床毛利率达到28%以上,盈利能力位居同行前列。
③现金流分析:账上资金充裕,经营质量健康。2017 年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降低,账上资金充裕,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正。同时,公司数控机床产品采取全额收款模式,应收账款占比小,经营质量健康。
行业层面:景气度提升+格局优化,民营机床迎发展良机。
①国之重器:机床行业千亿产值,大而不强。机床工具主要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木工机械等八个子行业,下游客户包括汽车、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消费电子等领域。2019 年国内机床产值约为194 亿美元,全球占比为23.1%,是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国内机床行业整体大而不强,长期处在产业链中低端,且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景气度方面,受益于国内制造业投资整体回暖,机床行业正在迎来复苏,4-7 月份,金切机床产量同比均实现10%-20%的增长。
②行业周期:或是一轮更新周期的起点。国内机床产量及产值的高点在2011年,此后进入长达十年的下行周期,2019 年的产值已由高点下降约30%。保有量方面,目前国内机床存量约为800 万台,役龄10 年以上的传统机床超过60%,即有450 万台以上机床处于报废阶段,意味着目前国内存在巨大的机床更新换代需求。根据我们测算,2020 年或将是一轮更新周期的起点。
③竞争格局:民营机床迎发展良机。一方面,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老牌机床龙头在过去十多年中,逐步边缘化、平庸化,规模效应和核心技术能力始终未有重大突破。另一方面,2015 年以来民营机床已成中坚力量,但是呈现“小而散”的特征;2016-2018 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环境成本由外部成本转为企业内部成本,普遍提高了企业生存门槛,机床行业的下游需求呈现“头部化、集中化、高端化”特征,这将倒逼民营机床市场集中度提升。
始终秉承工匠精神,纵向一体化布局成效显著。
①高性能装备部件技术先进,客户资源优。公司装备部件主要包括定制化机床本体、精密钣焊件、铸件等,行业竞争力突出,主要客户为加拿大赫斯基、日本东芝机械、德马吉森精机、瑞典山特维克、美国卡特彼勒等国际知名的机械制造商客户。目前公司装备部件以自用为主,但仍保持一定的对外销售规模。
②深耕机床数十年,纵向一体化布局竞争优势凸显。公司始终秉承工匠精神,深耕机床数十年,已发展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成功开发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高档数控机床并实现量产的新兴智能制造装备商,同时具备机床领域纵向一体化整合能力,盈利能力及响应速度优势突出。
③向大型化、智能化、复合化、多轴化发展,市场竞争力有望持续提高。目前国内机床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应不足,公司持续向大型化、智能化、复合化、多轴化等高端领域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占比持续提升,产品护城河不断拓宽。
④持续研发核心功能部件,产业链配套能力不断提高。国内机床行业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公司核心功能部件持续研发,已实现多个功能环节突破,产业链配套能力不断提高,竞争优势凸显。
⑤拓展新基建等领域成效初显,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拓宽。以5G 为代表的新基建催生数控机床需求,公司已开发出针对5G 等新型领域需求的数控机床,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有望持续为公司业绩高增长提供动能。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中高档数控机床领先企业,纵向一体化布局成效凸显;受益制造业复苏,行业景气度提升,叠加竞争格局持续优化,公司高成长可期。预计2020-2022 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0 亿元、1.70亿元、2.49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7、27、18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周期带来的经营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新冠疫情加剧导致经营环境恶化的风险、行业需求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