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心脉医疗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预增四成 研发投入占比接近20%
心脉医疗(688016.SZ)上市一年以来仍延续着业绩高增长的态势,该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增长超过四成。作为一家医疗企业,2019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增长近七成,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接近20%,未来多款新品上市将继续助推该公司的业绩增长。
上半年净利润预增约40%
公开资料显示,心脉医疗2019年7月份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胸主和腹主劢脉覆膜支架、术中支架、外周血管支架、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等。2019年,该公司来自主动脉支架类的收入占比为84.1%,术中支架类的收入占比14.6%。
7月17日,心脉医疗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800万元到123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298.67万元到3798.67万元,同比增加38.80%到44.68%。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800万元到113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110.03万元到3610.03万元,同比增加40.44%到46.94%。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心脉医疗表示,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季度全国各地均实施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医疗机构手术开展受到较大限制,这对该公司业务的开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医疗机构运转逐步恢复正常,该公司业务也随之恢复正常,销售收入恢复良好增长态势。其中,该公司2017年下半年上市的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在报告期内保持持续快速增长;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等新产品亦在稳步推进招标入院进程,并在报告期内逐步开始贡献收入增量。
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营销推广和差旅费用减少的影响,上半年公司费用支出较收入的比例有所降低,且公司使用部分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得一定利息收益。
目前,心脉医疗的主营产品是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资料显示,主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目前我国中年人群中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为15例/10万人口。主动脉瘤指主动脉局部异常扩张变形(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呈瘤样突出,一旦主动脉瘤破裂,极易导致死亡。
不过,近年来,我国主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检出率及治疗渗透率在不断提升。2017年,我国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为99400例,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170798例,2018-2022年复合增速约11.4%。
与此同时,我国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由2013年的17.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0.1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达15.4%,预计至2022年我国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至71.2亿元。另外,2017年我国主动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约为10.3亿元,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为13.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心血管介入市场达152.1亿人民币,到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4.9亿人民币,2017年到2022年期间的行业复合增长率为14.16%。根据2017年数据,我国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达75.3142万例,相比于过往数据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且介入治疗的死亡率整体稳定在较低水平。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近七成高增长能否继续
尽管目前我国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但随着我国生产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预期国产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作为血管介入领域医疗器械的国产先锋,2019年,心脉医疗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39%;扣非前后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和1.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38%和44.92%。
从2019年年到2020年上半年,心脉医疗延续着高速增长,但该公司的高增长能否继续?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注意到,2019年,心脉医疗的研发费用为49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28%;同期研发投入总额为6069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19%;同期该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为95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4.55%。
目前,心脉医疗拥有2款胸主动脉支架、3款腹主动脉支架、1款术中支架。业内人士认为,心脉医疗在主动脉领域已布局了多款独家及创新产品,并有多款创新产品将在未来2-3年内陆续上市,有望维持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今年药物球囊的上市,外周领域或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从今年年初至7月17日收盘,心脉医疗的股价上涨了95.13%,同期所属行业板块的涨幅为87.55%。
(文章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