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3-13.9 亿元,同比增长263%-2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8-13.4 亿元,同比增长346%-367%。
其中,预计Q4 单季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4-6.0 亿元,同比增长188%-220%,扣非归母净利润5.3-5.9 亿元,同比增长245%-284%。
简评
棉花价格上涨叠加越南产能恢复,Q4 业绩明显超预期。1)生产端,22Q3 公司越南基地(越南百隆拥有100 万纱锭产能,占比60%)受疫情封闭影响,产量减少约占总产量的8%,根据测算Q3 越南基地开工率约60%-70%;10 月后随着越南疫情管控放松,预计越南基地产能恢复至90%。2)价格端,Q4 国内外棉花均价延续上涨趋势,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5)、国际棉花指数M 单季均价分别为21,993 元/吨、126 美分/磅,同比+52%、+59%,2021 全年均价同比+38%、+42%,处于最近十年高位,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产品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和成本有所上调。3)成本端,受益于公司海外采购优势及低价棉花库存,成本端优势凸显。
公司依靠产品创新、稳定供应、成本等优势,市场份额长期提升。
色纺纱下游主要为快时尚、运动时尚针织产品,下游需求呈现小批量、多品种、快反等特征,公司作为产能多元布局的全球色纺纱领先供应商,优势在于:
1. 公司产品端创新能力领先,公司大量投入色彩、材质、工艺技术等研发(年度研发费用1 亿以上,占收入比重约2%),不断推出符合市场流行趋势的新产品;同时产品品质与供应稳定,生产制造端快速反应、柔性生产能力突出。公司第一大客户为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商之一,主要终端客户包括NIKE、UNIQLO、ADIDAS、PUMA 等,2020 年公司向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为16.1 亿元,占比为26.3%;
2. 成本端公司优势明显,一方面,色纺纱固定投入规模较大、而订单规模较小、品类多,头部企业通过大量订单和产生能获得规模效应,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公司60%产能位于越南基地,原材料采购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全球棉花资源,采购低成本的原材料(国际棉价较国内棉价低约1000-2000 元/吨),同时越南基地在税收、用工成本等方面优势,公司总体毛利率、净利率水平分别保持在15%-20%、5%-10%区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3. 行业格局来看,头部企业华孚时尚、百隆东方色纺纱产能分别为200、170 万锭,总计市占率约40%,产能集中,随着公司产能提升,市场份额逐步增长。公司越南基地产能持续建设,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10 亿元,用于越南百隆扩建39 万锭纱线项目,预计2022-2023 年每年将有20 万锭的新产能释放,驱动公司增长。
展望2022 年棉花供需格局,预计延续2021 年趋势,国外格局较国内偏紧,棉花价格有望高位运行。根据美国农业部12 月评估2021/22 年度(2021.9-2022.8)全球棉花供需平衡表,预计2021/22 年度全球棉花供需格局趋紧,预计全球产量、消费量增长167、188 万吨,出现21 万吨的差异,期初、期末库存减少236、257 万吨;分国家来看,美国、印度的较上一年度趋紧,中国、巴西总体缓和,从库消比角度来看呈现相同趋势。
国内服饰制造端保持景气,棉花供需格局趋紧提振棉价。2021 年,棉花价格从年初的1.5 万元/吨提升至2.2 万元/吨,截至2022 年1 月18 日,棉花328 价格指数为2.26 万元/吨,同比+48%;需求端,由于疫情后服饰需求提升、新疆棉事件催化国产服饰品牌终端保持高景气(2021M1-11 中国纱、布产量同比+10.1%、+8.5%),同时海外疫情加剧导致国内纺服出口较大增长(2021M1-11 服装出口金额同比+25%),供给端,2021 年由于新疆春季低温时间长,夏季局部阶段性干旱等气候因素,2021 年全国棉花产量573 万吨,同比-3.0%,2021M1-11 棉花进口量201 万吨,同比+12%。
中短期受益于棉花涨价,预计公司2022 年盈利仍有弹性。2021 年受棉花成本提升影响(原材料占营业成本比例约60%-70%),公司纱线产品提价(预计公司2021 年吨价提升18%),受益于公司原材料采购结构优化、低价棉花库存等,截至21Q3 末公司原材料存货账面余额为24.4 亿元,若根据当期棉花价格计算存货约15-17 万吨,库存在6 个月以上,预计较当期棉花价格存在较大价差,继续贡献2022 年盈利。
盈利预测:我们假设2021-2023 年公司纱线单价同比变动分别为16.0%、12.0%、-5.0%,销量同比变动为10.0%、10.0%、11.0%,单位成本同比变动为-2.5%、12.4%、0.1%;预计公司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7.8、95.5、100.9 亿元,同比增长26.8%、22.8%、5.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15.2、11.4 亿元,同比增长270.3%、11.9%、-25.0%,对应PE 为7.4x、7.2x、9.6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建设和释放不及预期;客户波动。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