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2 年一季报:2022Q1 实现营收7.09 亿元,同比-2.7%,环比-39.5%,归母净利-0.32 亿元,同比-198.2%,扣非归母净利-0.65 亿元,同比-305.4%。
分析判断:
持续研发投入 汽车电子龙头成长
营收端:2022Q1 实现营收7.09 亿元,同比-2.7%,处于前期业绩预告偏上区间,同比微降预计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1)商用车行业产销量下滑,2022 年1-3 月国内重卡产量23.8 万辆,同比-53.7%;2)第一大客户一汽集团(2021 年营收占比26.2%)受吉林疫情影响3 月13 日起停产近一个月,但自4 月11 日起全面复工。环比-39.5%,主要受公司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存在明显季节性特征,收入确认集中于下半年(尤其Q4)影响,符合往年Q1 环比变化规律。
利润端:2022Q1 实现归母净利-0.32 亿元,同比-198.2%,出现亏损主因:1)疫情、缺芯背景下公司优先保供影响毛利,但同部分客户高价物料价格补偿金额尚未确定;2)研发人员增长导致研发费用大幅增加,影响税前利润0.54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0.65 亿元,同比-305.4%,非经常损益主要来自参股企业北京赛目科技增资扩股所带来的股权公允价值增加。
费用端:2022Q1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6.4%、8.9%、20.2%、0.1%,同比分别-1.4pct、+2.8pct、+8.0pct、-0.6pct,研发费率大幅增加主因研发人员规模增长(2021 年公司加强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合计增加669 人,占新增人数的80%以上)。
智能驾驶高速成长 多SKU 实为平台化实力体现公司是国内首家加入AUTOSAR 组织的基础软件提供商,基于对汽车控制器平台化能力的深入理解,目前产品已涉足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身舒适、底盘控制等多领域:
1)智能驾驶产品:国产替代先锋,商/乘市场市占率均处于自主前列,基于Mobileye/TI 等芯片形成算力由低至高的完整产品序列,满足车企多样化选择及自研需求,持续受益于ADAS加速渗透及高级别智能驾驶导入:1)ADAS:我们预计2021 年底开始,吉利三个平台项目订单将逐步迎来放量;2)L3 及以上:ADCU、HPC 产品逐步量产落地;
2)车身舒适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标配,APCU、PLGM 等产品 已为众多国内外主流整车厂成功配套多个车型,拥有较高的产品认可度,其中仅APCU 控制器预计年出货量已达200-300 万量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助力公司新订单获取;3)其他电子产品:控制器平台化能力延伸,其中底盘控制电子新产品我们预计于2022 年陆续量产并贡献收入;高端装备+ 汽车电子产品开发服务定制化特点享受高毛利。
三位一体布局 研发服务及高阶智驾赋能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软件能力综合体现,有效支撑电子产品业务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即坚持研发驱动的技术领先战略,核心技术来源均为自主研发,基于对软件的深入理解,公司为不同行业客户的电子系统研发过程提供各类技术解决方案、工具开发和流程支撑服务,享受高毛利并有效支撑电子产品业务发展;软件定义汽车大背景下,主机厂对公司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需求将呈现递增趋势,我们预计收入层面年化增长率10+%;
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公司未来重要新兴业务方向,潜在盈利增长点。目前公司已形成全套港口MaaS 解决方案并实现商业化落地,已在唐山港、日照港两个港口投放二十余台智能驾驶港口车开展运营,赋能量产智能驾驶。
投资建议
公司为国内少数能实现覆盖智能驾驶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依托三位一体业务布局及深厚平台化软件实力,有望同步实现产品、客户双重拓展,持续受益汽车智能电动化进程。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 年营收分别43.9/60.9/81.0 亿元,归母净利分别2.21/3.53/5.13 亿元,EPS 分别1.84/2.94/4.28 元,对应2022 年4 月26 日85.43 元/股收盘价,PE 分别46/29/20 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及国内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智能化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公司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