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符合市场预期:22 年H1 营收9.41 亿,同比+80%;归母净利2.04亿,同比+69%。其中Q2 营收4.61 亿,同环+52%/-4%;归母净利1.04亿,同环+55%/+4%;扣非净利0.97 亿,同环+66%/2%;毛利率34%,同环+0.13pct/+2.4pct;归母净利率23%,同环+0.5pct/+1.8pct。整体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出货量环比略降,单吨盈利环比提升。公司22 年H1 浆料收入9.3 亿元,同比增加79%,预计对应浆料出货2.2 万吨,其中Q2 出货1.0-1.1万吨,环比略降,主要系疫情影响Q2 需求,公司现有产能5-6 万吨,常州5 万吨浆料预计下半年逐步释放,我们预计22 年Q3 出货环增20%+,Q4 有望再上台阶,全年出货有望达近6 万吨,同比翻倍。盈利方面,公司22 年H1 单吨盈利0.9 万元/吨,其中Q2 单吨盈利近1.0 万元/吨,环比提升14%,主要系产品结构升级,盈利能力提升显著。公司定价方式与NMP 价格联动,子公司新纳环保布局4.5 万吨NMP 回收项目,我们预计22 年贡献部分产能,原材料自供比例提升,预计22 全年单吨盈利有望维持1 万元/吨。
三代产品占比逐步提升,单壁碳管量产在即,龙头地位强化。公司新增450 吨单壁碳纳米管粉体产能,我们预计23 年小批量量产,24 年起贡献产量。我们预计22 年第一/二/三代产品占比20%/70%/10%左右,二、三代产品占比逐步提升,公司股权激励考核要求22-24 年海外客户收入较21 年增长20%/40%/60% , 第三代产品收入较21 年增长20%/40%/60%,此后产品结构预计进一步优化。公司已储备第四至六代产品,与竞争对手形成显著技术代差。随着4680、锰铁锂等新电池技术落地,碳纳米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长期替代传统导电剂趋势明确,公司作为碳管龙头有望率先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对二季度需求的影响,我们下调对公司22-24 年归母净利润5.77/10.50/18.24 亿元的预测( 原预期6.73/10.86/16.85 亿元),同增95%/82%/74%,对应PE 为56x/31x/18x,给予23 年45xPE,目标价203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市场预期,竞争加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