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泥工程龙头,资历深厚,经营稳健。公司主营水泥工程服务、装备制造、水泥产线及矿山运维服务,定位全球最大水泥技术装备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全球市占率连续15 年第一。公司于2001 年成立,2005 年上市,控股股东为中国建材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近五年平均ROE 约15%,毛利率约17%,净利率约6%,在手订单956.9 亿元。
水泥行业存量时代到来,技改需求主导。我国水泥行业始于1949 年,产量由66 万吨发展到2014 年24.9 亿吨,生产工艺由湿法回转窑到新型干法,不断成熟。2014 年至今,水泥产量不增反降,产能利用率不足60%,已进入产能过剩的存量时代。但水泥工程需求仍在,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减能置换需求,二是存量产线的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需求。于境内,我国既是水泥生产大国,也是碳排放大国,水泥行业减排压力较大,当前在运行水泥产线1600 条,10 年以上1400 条,改造空间大。于境外,在运行水泥产线2400条,非新型700 条,20 年以上1000 条。
公司三业并举,积极转型装备制造和运维综合服务商。1)工程服务:作为公司主业,2021 年同控合并以水泥工程承包为主业的南京凯盛、北京凯盛,进一步夯实地基。2)装备制造:抢抓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机遇,强化高端装备驱动发展,当前已实现合肥院100%股权和博宇机电51%股权收购。3)运维服务:公司水泥产线及矿山运维同步发展,2022 年完成智慧工业100%股权收购,业务占比逐步提升。
坚定国际发展道路,深耕“一带一路”国家。自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公司在沿线国家开拓深耕。截至2022 年底,公司业务涉及75 个“一带一路”国家,合同金额近3000 亿元,承接水泥生产线281 条,年产能近5亿吨。2022 年,公司境外业务实现营收166.4 亿元(+25.3%),占总营收比例43%。2023 年上半年,境外新签合同额215.6 亿元(+205%)。
估值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商,境内博弈水泥存量技改需求,积极转型装备制造和运维综合服务商,境外扩大品牌影响力,深耕“ 一带一路” 国家。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22.7/25.6/26.3 亿元,每股收益1.00/1.13/1.16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为13.77/12.19/11.87X。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公司合理估值16-17.57元,较当前股价有16.19%-27.59%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水泥行业风险;国际投资经营风险;汇率风险;盈利预测与估值风险等。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