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2020 年11 月14 日,长安汽车走入央视财经频道《第一发布》栏目,发布“长安・长安――长安汽车品跑日”,宣布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高端智能品牌,并首次公开发布智能化“方舟架构”。
国信汽车观点:
长安自主品牌始于2017 年年底提出“第三次创业”,经过降本增效,技术变现,爆款车型等带来强势产品周期以及单车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此次联合科技巨头华为和能源巨头宁德时代开发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进一步加速公司由传统整车制造企业向出行科技公司转变。现场首次公布会进化的智能化方舟架构,也标志着自主品牌进入全面智能化造车新时代。后续我们持续看好长安自主品牌向上与新能源发展的持续性。我们维持公司20/21/22 年净利润分别为62.15/50.39/56.42 亿,维持每股收益分别为1.29/1.05/1.17 元。由于公司2020 年利润中包含由于销售PSA 股权以及新能源子公司增资扩股带来的约35 个亿一次性投资收益,因此2020 年经营性利润我们预计为27 亿。维持合理估值区间为15.75-18.90 元(维持21 年15-18 倍市盈率),维持“买入”评级。
评论:
长安将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全新的高端智能品牌,加速向出行科技公司转变11 月14 日品牌日现场公布长安汽车正在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创建全新的智能汽车高端品牌,包括一个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分别作为汽车行业、ICT 产业和智慧能源产业的参与者,在本次合作中互相弥补技术不足,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其中,长安汽车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公司,具备整车制造能力,并且通过近几年智能化积极布局,已经掌握了自适应巡航、代客泊车等L2 级智能驾驶技术;华为作为ICT 产业领军者,明确自身不造车,聚焦ICT 技术,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增量部件;宁德时代作为智慧能源产业巨头,储备了丰富的电池管理技术和电能储存技术。三大企业跨领域合作,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的行动,将会引领一个新趋势。
华为汽车产品有序落地,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网联进展持续突破从 2014 年华为正式设立车联网实验室至今,华为在车联网的端、管、云三个层面相继推出了多个解决方案,并先后和东风汽车联手开发车联网,与北汽、广汽、上汽、长城等建立合作关系,并在多领域展开合作,包括车联网、智能汽车、国际化业务拓展等。华为最新的业务布局中,华为将从五个领域――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动――全面赋能车企。华为基于三十多年来在 ICT 领域的积累,继续聚焦 ICT 技术,为汽车企业提供 1)基于 MDC(移动数据中心)的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2)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训练、仿真、测试)云服务 Octopus;3)4G/5G 车载移动通信模块和 T-BOX 及车载网络;4)HUAWEI HiCar 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在这一系列进驻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华为产品也在不断落地。HiCar 逐渐“上车”,鸿蒙车载系统发布,充电桩模块发布,5G 芯片搭载汽车等等,华为在汽车领域触角不断延伸,在 AI 芯片、5G 芯片等强势助力下开始成为汽车行业又一强有力的生力军。
“做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给自己设立的明确定位。在此定位下,华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的业务覆盖范围划分为五个部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
智能车云:以“平台+生态”的形式,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V2X、车联和电池管理四个方面的云服务;智能网联:主要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车内、车外网络连接方案,包括 5G+C-V2X 模组、T-Box、车载网关等;
智能座舱:通过“麒麟模组+鸿蒙 OS+HiCar”赋能数字座舱,构建人车生活全场景出行体验;智能驾驶:借助 MDC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工具链和融合传感等,助力自动驾驶从 L2+向 L5 平滑演进,使智能驾驶加速进入快车道;
智能电动:目前的核心是构建高效、快充、安全、智能的电动系统,华为在车载充电、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系统等方面均已进行了相关的技术储备。
当前华为汽车业务规划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
1)智能网联,T-Box、车载无线通信模组、RSU、OBU、5G V2X 芯片;2)智能驾驶,自动驾驶计算平台(MDC)、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AI 芯片、CPU 芯片、无人驾驶算法等;3)智能电动,VDC(底盘域/动力域控制器)、MPOWER 业务单元 BMS/MCU/CDU/OBC/直流快充模块等;4)智能车云,车联网平台、中央网关、云产品及服务;5)智能座舱,CDC/HiCar/鸿蒙 OS 等。其中在智能网联方面华为已经和车企合作多年,且有了量产案例,例如 T-Box、车载无线通信模组等;智能驾驶方面华为 MDC 平台已经通过车规级认证,和多家车企测试合作之中;智能电动部门一部分脱胎于华为原能源业务条线之中,已经在上汽新能源上进行搭载;智能座舱方面,自 2019 年 8 月HUAWEI HiCar 亮相开始,就不断有车企选择和华为进行 HiCar 的合作,迄今为止,华为 HiCar 已经和新宝骏、广汽新能源、北汽、上汽、比亚迪等多个车企合作,多个车企新款车型均搭载华为 HiCar 系统。
除此之外,华为其他产品,例如 MCU、CDU、5G 芯片、手机 NFC 等汽车产品也开始逐步“上车”。在与车企合作深化中,华为汽车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汽车版图也开始逐渐明朗起来。
方舟架构首次公开面世,标志着自主品牌进入全面智能造车新时代活动现场,长安汽车发布了一个全新的会进化的智能架构――方舟架构。该架构是长安汽车研发4.0 时代的全新造车理念,能够全面覆盖A0 级到C 级的所有车型,其中已经上市的UNI-T 就是基于该架构打造的首款车型。并将在未来五年推出105 款车型,其中包括23 款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大数据背景下,方舟架构对长安汽车持续提升整车基础性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方面,方舟架构通过降低发动机曲轴的高度以及优化动力布置的倾角等方技术,使得动力总成更紧凑,重心也随之下降了20-65mm,至少提升了9%的更宽阔的前视野。同时也满足了短前悬、大轮毂、低车高的特点,配置了比同级别大17%的20 寸轮毂;
在性能方面,方舟架构下新一代产品全系搭载NE 蓝鲸动力, 百公里加速时间最大缩短24%。同时,还具备更好的车体稳定性;
在科技方面,依靠高阶自动驾驶布局,方舟架构下新一代产品,支持安全可扩展的智能驾驶配置。核心布置预留36个传感器,高精度地图和定位,5G-V2X 模组,2 个高算力域控制器,冗余制动、冗余转向和冗余电源。成长型电子电气架构高度集成整车控制器,未来可实现中央集中控制,并为用户提供车载微信、AI 智慧助手、数字钥匙、云相册、超级ID 等全场景智慧用车服务,并通过OTA 迅速迭代,实现新一代产品远程升级。另外,方舟架构兼容8 种发动机状态,排量覆盖1.2-2.0L,兼容48V 低压混动、高压混动、插电混动3 种电气化动力,匹配8 种变速器模块,具备16 种动力组合模式。现阶段已实现中国品牌首个L3 级自动驾驶量产,未来将构建自动驾驶虚拟世界,可支持实现更多自动驾驶场景和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预计2025 年,将有百万台级的车辆接入方舟自动驾驶的世界。
在品控方面,方舟架构下新一代产品,不仅拥有更高的安全基准,能够覆盖全球NCAP、美国IIHS 五星评价,及中保研指数(C-IASI)优秀安全性能评价。同时,得益于3+3 体系,长安汽车能够实现质量一致性,产品更稳定更可靠,筑高产品质量基石,极速的体系响应让消费者享受更新技术与体验。
风险提示
第一, 周期性产品受疫情影响显著;
第二, 新车型上市后出现故障等问题影响口碑;第三, 行业复苏进度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转型推进,新架构引领技术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长安自主品牌始于2017 年年底提出“第三次创业”,经过降本增效,技术变现,爆款车型等带来强势产品周期以及单车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此次联合科技巨头华为和能源巨头宁德时代开发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进一步加速公司由传统整车制造企业向出行科技公司转变。现场首次公布会进化的智能化方舟架构,也标志着自主品牌进入全面智能化造车新时代。后续我们持续看好长安自主品牌向上与新能源发展的持续性。我们维持公司20/21/22 年净利润分别为62.15/50.39/56.42 亿,维持每股收益分别为1.29/1.05/1.17 元。由于公司2020 年利润中包含由于销售PSA 股权以及新能源子公司增资扩股带来的约35 个亿一次性投资收益,因此2020 年经营性利润我们预计为27 亿。维持合理估值区间为15.75-18.90 元(维持21 年15-18 倍市盈率),维持“买入”评级。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