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神通: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59亿元,加码乏燃料后处理
6月17日晚间,江苏神通(002438.SZ)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向天津安塞、航科深圳拟设立的私募基金以及吴建新三名战略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5710万股,募资总额不超过3.59亿元,用于乏燃料后处理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二期)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
公告显示,天津安塞系公司控股股东聚源瑞利的一致行动人,同属津西股份。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聚源瑞利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30.36%的股份。津西股份是江苏神通阀门业务以及合同能源管理业务重要的目标客户之一,继2019年入主公司后,此次再次加码,更凸显出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津西股份在钢铁冶炼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未来将成为江苏神通新产品及新技术应用推广的试验基地,帮助公司实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航科深圳发起人航天资产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融资级管理专业平台,已投资孵化先进的MEMS器件及组件、军用半球谐振陀螺、氮化镓探测器、网络信息安全、周界安防产品等产业领域的优质企业。本次战略入股后,航科深圳将充分发掘、利用其军工及高端制造产业背景和资源优势,以航天为主,积极拓展航空、核、船舶等军工企事业主体,协助江苏神通延展业务链条,深入上下游布局,对接产业链上下游潜在合作伙伴,获取新的商业空间。
对于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加码乏燃料后处理业务板块,业内人士并无意外。早在2017年国防科工局印发的《“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中,“攻克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提升核燃料循环产业效能”即被作为“十三五” 期间我国核工业的重要使命之一。
另一方面,我国乏燃料后处理产能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国家能源局估算,一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每年产生的乏燃料约 20-25 吨。截止2020年3月底,中国大陆地区已运行核电机组共47台,对应乏燃料年产量将达到 1000 吨以上,且目前绝大部分核电站的在堆贮存水池容量已超负荷。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产能有限,仅有50吨试验性生产处理厂,在建的全国首套商用乏燃料处理能力也仅有 200 吨左右,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江苏神通是国内最早切入乏燃料后处理阀门领域的企业,2019年4月,江苏神通将7500万未使用募投资金变更用于“乏燃料后处理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用于建设年产气动送样系统1套、贮存井约1500个、空气提升系统约300套的生产产能。当年公司取得乏燃料后处理订单0.88亿元,将在2020年下半年陆续交货。
本次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在原有产能的基础上,形成料液循环系统 200 套、后处理专用球阀 4500 台/年、后处理专用蝶阀250台/年、后处理专用仪表阀 1 万台/年、样品瓶 20 万个/年的生产能力,乏燃料后处理关键设备的供应能力将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预计,单个200吨级商用乏燃料后处理项目中各类阀门潜在订单规模超5亿元。此次加码后,江苏神通有望承接更多的乏燃料后处理阀门及相关配套设备产品线,在津西股份、航天科工的帮助下,充分挖掘其在阀门领域的产业优势,迅速提高其在乏燃料后处理的竞争实力,助力我国乏燃料后处理产业有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