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5 月19 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发布会上表示,交通部正在编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个规划纲要已经初步完成了编制和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初稿。
简评
2020~2024 年是国家车联网、自动驾驶基础设施建设大年,“交通强国”和建设交通网规划成为十四五重点战略,从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地方推动三个层次加速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目前,交通部正加快编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 年),从顶层设计全面支撑我国交通强国战略。4 月下旬工信部牵头制定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标准体系建设也有所加快。地方政府层面,上海、广州新基建行动计划中,均把自动驾驶、车联网作为重要推进方向之一。
自主品牌加速推动汽车智能化,公司深入布局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两大方向。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包括信息娱乐以及智能驾驶两大类:1)信息娱乐系统:以多屏化、智能化交互(触屏交互、语音交互、手势交互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多屏化具体表现为车载中控屏向高清大屏发展,机械式仪表盘、后视镜向高清液晶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发展,新的显示方案如抬头显示(HUD)、增强现实显示(AR-HUD) 也开始在座舱中普及。智能化交互主要是通过融合“视觉”、“语音”等感知数据,用软件来实现与车辆智能互动、监控驾驶员行为等功能。随着显示屏数量增加叠加渗透率提升,以及智能化交互带动软件价值占比提升,智能座舱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我们预计2020 年智能座舱市场规模约为580 亿元,2020-2023 年复合增速约16%。其中自主品牌布局更为激进,几乎每家车厂都在增加智能座舱功能,比如上汽荣威RX5 MAX、长安CS75plus、奇瑞瑞虎8、长城WEY VV6、吉利博越Pro、广汽ALion S 等等。2)智能驾驶:自主品牌厂商在打造智能座舱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ADAS 功能上车,比如长安在CS75plus、欧尚X7 上均搭载了自动泊车功能。根据Strategy Analytics 预测,ADAS 功能在我国乘用车中渗透率将从2019 年的不到20%提高至2025 年的70%以上。同时,特斯拉、英伟达Xavier 的芯片算力已经满足L3 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在特斯拉的引领下,L3 自动驾驶有望在2020-2021 年开始逐渐落地。对于德赛西威来说,受益于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的加速布局,其智能座舱、ADAS 及自动驾驶等新产品将迎来快速发展。
新产品:公司获得多家自主品牌智能座舱订单。智能座舱是公司原有中控、仪表盘的升级,目前公司多屏智能座舱产品已在理想one、长安CS75plus 和奇瑞上配套量产,其中,长安CS75plus 是去年爆款车型之一,19 年12 月份单月销量达到2 万辆,占据国内SUV 销量排行榜第二。随着多屏智能座舱产品取得良好市场反馈,越来越多的车厂在推进多屏智能座舱车型,公司目前已获得广汽、长城、长安、奇瑞和天际汽车等多家车厂的智能座舱新订单,单车价值量增长叠加渗透率上升,带动公司智能座舱产品收入快速增长。
新产品:多种ADAS 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销量与订单量快速提升。公司多种ADAS 产品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新产品销量与订单量快速提升,公司2019 年ADAS 产品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100%。1)自动泊车:自动泊车功能作为L2 级重点功能,未来提升空间较大,根据汽车之家大数据统计,30 万以下车型自动泊车渗透率远不足20%,预计2025 年可以达到50%左右的渗透率。公司全自动泊车系统已在吉利、奇瑞等新车型上实现量产,未来有望继续渗透至吉利其他车型;2)L3 级自动驾驶:公司L3 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将于2020 年在小鹏车型上量产,该产品基于英伟达Xavier 芯片,目前主流自动驾驶芯片包括英伟达和Mobileye,通过跟英伟达的深入合作,未来该平台可以推广到其他车厂使用;3)其他产品:公司360 度高清环视系统和T-Box 产品已在多个车型上配套量产,V2X 产品(车路协同)获得合资品牌车企的项目定点,计划于2020 年量产,77G 毫米波雷达获得自主品牌车企订单。
新客户及新项目:获得一汽/上汽大众新的平台化项目订单,切入一汽/广汽丰田、长安福特等合资品牌供应商。
随着近两年汽车销量下滑,合资品牌对供应链管理也进一步加强,公司作为本土领先的Tier1 厂商,服务、成本优势使得公司新客户/新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合资品牌迭代速度相对较慢,而自主品牌在智能化更积极,通过与自主品牌的深入合作,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也使得公司对合资品牌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公司近两年成功突破了一汽/广汽丰田、长安福特、雷克萨斯等一系列新客户,并获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新的平台化项目订单,公司传统信息娱乐系统将充分受益于新客户以及新项目的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受益于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的加速布局,公司智能座舱、ADAS 及自动驾驶等新产品迎来快速发展。同时公司在本土化服务、技术、成本上面的优势也使得公司在合资品牌中的竞争力大大增强,新客户/新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年化销售额超过70 亿元,新产品、新客户将推动公司未来快速增长。
因此预计公司2020-2021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2、5.96 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智能座舱、ADAS 等新产品推进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大盘资讯敬请期待!